負電價,又出現!咋回事?
來源:上海證券報作者:王文嫣2023-07-18 21:58

7月以來,負電價在歐洲多個國家屢次上演。7月4日,德國與荷蘭部分時段電力出現-500歐元/兆瓦時的價格。剛剛過去的周末,德國、荷蘭、法國、英國電價均出現負值。而在數月前,我國山東地區同樣出現過負電價的情況。從最直接的原因來看,這些地方出現負電價是因為當地的新能源發電出現了短時的過剩。

為了減少碳排放,積極向綠色轉型,全球多地仍在大力開發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這一趨勢顯然不會改變。那么,負電價出現的頻率逐漸增多,是否會有更積極的方法來解決?

多國出現負電價

根據歐洲電力交易所Expe Spot SE 7月15日的數據顯示,德國、荷蘭、法國、英國都會在7月16日出現電價為負值,意味著電價將連續兩天低于零。這并不是歐洲地區近期首次出現負電價。根據Epex Spot SE的數據,歐洲最大的電力市場德國電力價格曾在當地時間7月4日下午1點至3點轉為負值。

事實上,負電價不止在歐洲電力市場上演。今年5月1日至2日間,山東電力市場現貨交易中心曾出現連續21小時的實時負電價數據,刷新了國內電力現貨市場負電價持續時間段紀錄,也曾引發業內關注。如果往前追溯,早在2019年12月,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就出現了國內首次負電價,隨后幾年內負電價又頻繁出現。

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專家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從出現負電價的歐洲國家來看,多數都是積極推進光伏和風電等新能源發展的國家。從國內來看,山東是國內少數電力現貨市場發展活躍的省份之一,同時也是新能源發電大省。

負電價,顧名思義是指市場中的電力價格低于零。意味著發電企業在銷售電力時,不僅賺不到錢,反而要給電網企業或者電力用戶支付一定費用,吸引其將多余的電力消納掉。這是否意味著這些地方越努力擁抱新能源,反而越是遭遇市場失靈?

新能源發電消納確有難度

歐洲電力交易中心指出,負電價就是當高度不靈活的發電碰到了低需求時,電力批發市場的價格信號。對照現實,往往是當地風力或光照資源突然爆發,導致新能源發電激增、電力階段性供應過剩,由于電力商品不可大規模存儲的特殊性,從而出現負的報價吸引用戶消納。

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期調研時,從大型火電企業負責人以及電網調度相關負責人了解到,隨著新能源裝機爆發式增長,新能源電力成為新增主體。在實踐中,與火電機組的協同以及消納確實出現了新的情況。

五大電力集團之一的某中部區域電廠負責人透露,由于電力需求不足以及相關方面保障新能源電力全額消納,前階段他所在的企業火電機組僅開了一半,夜間負荷更是低至30-40%,火電機組安全運行和經濟運行水平受到較大制約。

參與多省市電力調度的一位專家向記者透露,所在區域的省市基本都是用電大戶,即便如此,其中有一個省份的新能源發電近兩年占比逐漸增高,目前已努力通過區域內的調節助力該省的新能源發電全部消納。但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大幅增加,疊加新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波動性的特征,完全消納的難度將逐漸增加。

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具有不穩定性、間歇性的特征,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遠低于火電、核電機組,但是可再生能源電力對于“雙碳”目標實現以及能源結構轉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未來數年持續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的趨勢不會改變。

國家能源局4月發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今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到51.9%左右,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5.3%,全年風電、光伏發電裝機新增1.6億千瓦左右等目標,較往年進一步提升。

放眼歐洲,今年4月,德法英等9個歐洲國家領導人、能源部長舉行北海峰會,并通過《奧斯坦德宣言》,誓將北海地區打造成“歐洲最大綠色能源基地”。該宣言為環北海國家的海上風力發電制定了明確的目標:2030年前,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20吉瓦,2050年前將提高至300吉瓦以上。根據歐盟頒布的可再生能源指引,將2030年具有約束力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從目前的32%提高到至少42.5%,幾乎是歐盟現有可再生能源份額的兩倍。

所以,如何更好地協同新能源和傳統能源,如何設計和完成更加合理的電價機制成為化解負電價現象的關鍵。

需加強電價機制改革 大力發展儲能

“新能源消納難,應該從技術方面(比如提高電力系統靈活性)、市場方面(包括電力市場和綠證、碳排放和用能權市場)、電價方面、政策方面綜合解決?!比A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電力經濟與電力市場研究所所長陳皓勇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電力現貨市場的競爭原理是邊際成本的競爭,負電價的產生是由于大量邊際成本近零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機組接入。因為新能源難以存儲,所以它報零價或負價的時候一般能保證出清,在風光占比高時,會有很多常規能源機組為了不停機也不得不報負價,而當市場中有足夠多的機組報出負價時,市場出清價就是負價了。在國外電力市場屬于常見現象。本質上的原因,是傳統電力市場的設計方案不再適應新能源大規模接入的情形,從長遠來看,需要對新背景下的電力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從短期,可以用差價合約(CfD)、PPA(Power Purchase Agreement,長期購電協議)對交易結果進行修正。

還有電力行業資深專家認為,現貨市場引入調頻輔助服務市場,保證系統頻率穩定性;銜接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和容量市場協調可再生能源與火電;最后,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確定性導致的價格系統劇烈波動,可通過與金融市場有效銜接來規避價格風險。

海通國際最新研報認為,隨著歐洲天然氣供給逐漸緩解,天然氣價格回落,歐盟電價已基本恢復到俄烏沖突前的水平,但價格中樞仍高于往年平均水平,未來的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導致極端天氣出現,使得天然氣價格受到需求帶動上行,電價也隨之提升。同時,夏季以來光伏出力加大使得負電價頻發且時間拉長,拉大了峰谷價差,儲能的峰谷套利收益預計有所改善,儲能經濟性進一步提高。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蜜桃